今日推荐
本科生培养方案


本科生培养目标
物理科学与核能工程学院本科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造就面向未来发展,富有创新潜质和团队精神,善于学习实践的高层次、综合性、复合型、高素质专门人才。学院以人才培养为核心,坚持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在凝聚态物理、材料物理、应用电子学、微纳测控、核物理等领域的科学研究与应用开发取得了重要进展和突破,获得了一批国家及省部级的科技进步和教学成果奖,为航空航天、工业信息化等国家重点行业以及国民经济其他行业输送了一批具有坚实数学物理基础和较强物理素养优秀毕业生,受到社会的高度评价。
物理学院本科生培养方案(适用于2009级(含)之后)
第一部分:应用物理专业培养计划
1.培养目标
结合我校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培养面向未来发展,富有创新潜质,具备团队精神,善于学习实践的高层次、综合性、复合型高素质人才”。通过本科阶段必修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物理基础理论、基本实验技能以及专业知识,为从事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或实际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其中大部分学生继续在本校的凝聚态物理、理论物理、光学、无线电物理、材料物理等方向攻读研究生或出国深造,另一部分学生直接到研究所,相关公司、企业,从事研究、开发、设计、制造或管理工作。
2.培养要求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富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具有敬业爱岗、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的品质;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在掌握应用物理专业必需的数学知识基础上,系统、扎实地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具有基础扎实、后劲足、适应性强的特点和自学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系统掌握从事物理学相关领域研究与技术创新所必须的基本实验方法和技能;掌握一定专业方向的专门理论知识和技能,受到基础研究或应用研究的初步训练;对物理学的新发展、近代物理在高技术和生产中的应用以及与物理学密切相关的交叉学科和新技术的发展有所了解;有在物理及相关交叉学科领域从事科学研究、应用研究、教学、新技术开发和管理方面工作的能力。了解人文社会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基础知识,有较好的表达能力,熟练掌握一门外语。热爱科学事业,培养创新意识,对学习有主动性和自觉性。
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具有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
3.学制与学位
学制4年。达到应用物理专业培养计划和学位条例要求者,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4.专业特色
l体现理工融合:在物理教育的基础上,重视相关应用技术的拓展,使学生具有理科的基础、工科的发展空间。
l与国际接轨:课程设置全面吸收了国内外著名物理系本科教学课程的系统设置方案,配置了比较完备的实验设备与条件,突出实验技能和创新潜力的训练;选派部分优秀生到国外知名大学学习一年。
l鼓励个性发展:学生可按兴趣与特长设计自身发展方向。为此,提供了大量专业选修课程。
5.培养计划总体结构

应用物理专业培养计划包括公共基础类课程、学科与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实践类课程和公共选修类课程五部分。
公共基础类课程包括:自然科学类(数学、化学类课程,27学分必修),人文社会科学类(思政课、外语、语文、史哲、体育、军事理论课程,30学分必修),工程技术类(计算机类基础课,6学分,其中2学分必修、4学分选修)。
学科与专业基础课程包括:学科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70学分,其中63学分必修,7学分选修)。
专业课程包括:专业方向课(3学分必修)和专业选修课(41.5学分)。
实践类课程包括:军训、社会实践、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15学分必修)。
公共选修类课程包括:校级公共选修课程和学院路共同体课程(10学分)。
毕业学分要求:所有必修课学分+专业选修课10学分+公共选修课10学分。
6.核心课程和课程体系说明
(1)核心课程体系构成表:
序号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课程类别
|
学分
|
备注
|
1
|
|
大学英语
|
人文社会科学类
|
8.0
|
A
|
2
|
|
大学语文
|
人文社会科学类
|
2.0
|
A
|
3
|
|
工科数学分析
|
自然科学类
|
14.0
|
A
|
4
|
|
高等代数
|
自然科学类
|
6
|
A
|
5
|
|
概率统计A
|
自然科学类
|
4
|
A
|
6
|
E19B1110
|
力学
|
学科与专业基础
|
4.0
|
B
|
7
|
E19B1120
|
热学
|
学科与专业基础
|
3.0
|
B
|
8
|
E19B2130
|
电磁学
|
学科与专业基础
|
4.0
|
B
|
9
|
E19B2140
|
光学
|
学科与专业基础
|
3.5
|
B
|
10
|
E19B2150
|
近代物理
|
学科与专业基础
|
3.5
|
B
|
11
|
E19B2210
|
理论力学
|
学科与专业基础
|
3.5
|
B
|
12
|
E19B3230
|
电动力学
|
学科与专业基础
|
4.0
|
B
|
13
|
E19B3240
|
量子力学
|
学科与专业基础
|
4.0
|
B
|
14
|
E19B2220
|
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
|
学科与专业基础
|
3.5
|
B
|
15
|
E19B3330
|
固体物理
|
学科与专业基础
|
4.0
|
B
|
16
|
E19B2310
|
数学物理方法
|
学科与专业基础
|
5.0
|
B
|
17
|
E19B2320
|
物理实验A
|
学科与专业基础
|
6.0
|
B
|
18
|
E19B3340
|
近代物理实验
|
学科与专业基础
|
8.0
|
B
|
19
|
F19C4410
|
专业物理实验方法
|
专业课程
|
3.0
|
C
|
总 计
|
93
|
|
|||
备注:A、B、C分别代表校级核心课、学科与专业基础核心课、专业方向核心课
|
(2)课程体系说明
本专业的核心课程体系分为:
l校级核心课:大学英语、大学语文、工科数学分析、高等代数、概率统计A;
l学科与专业基础核心课: 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近代物理、理论力学、电动力学、量子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固体物理、数学物理方法、物理实验A、近代物理实验;
l专业方向核心课:专业物理实验方法,该课程按学科方向分为固体物理实验方法、光学和无线电物理实验方法。
7.实践能力与素质培养体系说明
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创新潜质,应用物理专业十分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旨在培养创新意识、实验技能、科学研究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实践教学包括独立设置的实验课程、教学实习、社会实践、生产实习、科技训练、综合论文等。专业实践教学安排有一学期的毕业论文/设计;专业实践训练、综合技能训练、校内或者校外的生产实习利用暑期小学期安排。鼓励学生在3-4年级采用灵活方式参加教师的科研工作,以提高科研能力、实验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科学素养。此外,利用暑期组织学生到校内外单位进行实践活动,开拓学生视野,增强学生对本专业的兴趣和事业心。
8.最低毕业学分要求
本专业毕业最低学分要求为__160___。
9.指导性教学进程安排
课程类别
|
课程代码
|
课程名称
|
课程性质
|
学分
|
总学时
|
讲课
|
实验
|
上机
|
开课学期
|
人文社会科学类
|
|
大学英语(1)
|
必修
|
3.5
|
60
|
60
|
0
|
0
|
1-1
|
|
大学英语(2)
|
必修
|
3.5
|
64
|
64
|
0
|
0
|
1-2
|
|
|
大学英语(口语)
|
必修
|
1
|
16
|
16
|
0
|
0
|
1-2
|
|
|
大学语文
|
必修
|
2
|
32
|
32
|
0
|
0
|
1-2
|
|
|
经济管理
|
必修
|
2
|
32
|
32
|
0
|
0
|
4-1
|
|
|
军事理论
|
必修
|
2
|
32
|
32
|
0
|
0
|
1-2
|
|
|
思想政治理论课--概论
|
必修
|
3
|
48
|
48
|
0
|
0
|
2-1
|
|
|
思想政治理论课--纲要
|
必修
|
2
|
32
|
32
|
0
|
0
|
1-2
|
|
|
思想政治理论课--基础
|
必修
|
2
|
32
|
32
|
0
|
0
|
1-1
|
|
|
思想政治理论课--原理
|
必修
|
3
|
48
|
48
|
0
|
0
|
2-2
|
|
|
体育(1)
|
必修
|
0.5
|
15
|
15
|
0
|
0
|
1-1
|
|
|
体育(2)
|
必修
|
0.5
|
15
|
15
|
0
|
0
|
1-2
|
|
|
体育(3)
|
必修
|
0.5
|
15
|
15
|
0
|
0
|
2-1
|
|
|
体育(4)
|
必修
|
0.5
|
15
|
15
|
0
|
0
|
2-2
|
|
|
体育(5)
|
必修
|
0.5
|
15
|
15
|
0
|
0
|
3-1
|
|
|
体育(6)
|
必修
|
0.5
|
15
|
15
|
0
|
0
|
3-2
|
|
|
体育(7)
|
必修
|
1
|
54
|
54
|
0
|
0
|
4-1
|
|
|
形势与政策(1)
|
必修
|
0.2
|
8
|
8
|
0
|
0
|
1-1
|
|
|
形势与政策(2)
|
必修
|
0.3
|
8
|
8
|
0
|
0
|
1-2
|
|
|
形势与政策(3)
|
必修
|
0.2
|
8
|
8
|
0
|
0
|
2-1
|
|
|
形势与政策(4)
|
必修
|
0.3
|
8
|
8
|
0
|
0
|
2-2
|
|
|
形势与政策(5)
|
必修
|
0.2
|
8
|
8
|
0
|
0
|
3-1
|
|
|
形势与政策(6)
|
必修
|
0.3
|
8
|
8
|
0
|
0
|
3-2
|
|
|
形势与政策(7)-知识产权
|
必修
|
0.2
|
8
|
8
|
0
|
0
|
4-1
|
|
|
形势与政策(8)-知识产权
|
必修
|
0.3
|
8
|
8
|
0
|
0
|
4-2
|
|
自然科学类
|
|
大学化学A
|
必修
|
3
|
60
|
48
|
12
|
0
|
1-1
|
|
工科数学分析(1)
|
必修
|
7
|
96
|
96
|
0
|
0
|
1-1
|
|
|
工科数学分析(2)
|
必修
|
7
|
96
|
96
|
0
|
0
|
1-2
|
|
|
高等代数
|
必修
|
6
|
80
|
80
|
0
|
0
|
1-2
|
|
|
概率统计A
|
必修
|
4
|
64
|
64
|
0
|
0
|
2-2
|
|
工程技术类
|
|
大学计算机基础
|
必修
|
2
|
44
|
26
|
0
|
18
|
1-1
|
C19D1010
|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
|
选修
|
4
|
68
|
50
|
0
|
18
|
1-1
|
|
|
|
|
|
|
|
|
|
|
|
|
|
|
|
|
|
|
|
|
|
学科与专业基础
|
E19B1110
|
力学
|
必修
|
4
|
64
|
64
|
0
|
0
|
1-1
|
E19B1120
|
热学
|
必修
|
3
|
48
|
48
|
0
|
0
|
1-2
|
|
E19B2320
|
物理实验A(Ⅰ)
|
必修
|
3
|
48
|
0
|
48
|
0
|
2-1
|
|
E19B2130
|
电磁学
|
必修
|
4
|
64
|
64
|
0
|
0
|
2-1
|
|
E19B2140
|
光学
|
必修
|
3.5
|
60
|
60
|
0
|
0
|
2-1
|
|
E19B2310
|
数学物理方法
|
必修
|
5
|
80
|
80
|
0
|
0
|
2-1
|
|
|
电路分析
|
必修
|
3
|
48
|
48
|
0
|
0
|
2-1
|
|
|
模拟电路B
|
必修
|
2
|
32
|
32
|
0
|
0
|
2-2
|
|
E19B2360
|
物理实验A(Ⅱ)
|
必修
|
3
|
48
|
0
|
48
|
0
|
2-2
|
|
E19B2150
|
近代物理
|
必修
|
3.5
|
60
|
60
|
0
|
0
|
2-2
|
|
E19B2210
|
理论力学
|
必修
|
3.5
|
60
|
60
|
0
|
0
|
2-2
|
|
E19B2220
|
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
|
必修
|
3.5
|
60
|
60
|
0
|
0
|
2-2
|
|
|
数字电路B
|
必修
|
2
|
32
|
32
|
0
|
0
|
2-2
|
|
E19B3340
|
近代物理实验(Ⅰ)
|
必修
|
4
|
64
|
0
|
64
|
0
|
3-1
|
|
E19B3230
|
电动力学
|
必修
|
4
|
64
|
64
|
0
|
0
|
3-1
|
|
E19B3240
|
量子力学
|
必修
|
4
|
64
|
64
|
0
|
0
|
3-1
|
|
E19B3350
|
近代物理实验(Ⅱ)
|
必修
|
4
|
64
|
0
|
64
|
0
|
3-2
|
|
E19B3330
|
固体物理
|
必修
|
4
|
64
|
64
|
0
|
0
|
3-2
|
|
|
机械设计基础B(Ⅰ)
|
选修
|
3
|
58
|
48
|
0
|
10
|
1-2
|
|
|
电气技术实践(1)
|
选修
|
2
|
36
|
0
|
36
|
0
|
2-2
|
|
|
电气技术实践(2)
|
选修
|
2
|
36
|
0
|
36
|
0
|
3-1
|
|
专业课程
|
F19C4410
|
专业物理实验方法
|
必修
|
3
|
48
|
12
|
36
|
0
|
4-1
|
|
以下课程任选10分
|
|
|
|
|
|
|
|
|
F19D3420
|
物理学前沿专题
|
选修
|
2
|
32
|
32
|
0
|
0
|
3-1
|
|
F19D3430
|
信号与系统
|
选修
|
3.5
|
60
|
54
|
6
|
0
|
3-1
|
|
F19D3450
|
数学物理方法(II)
|
选修
|
3
|
48
|
48
|
0
|
0
|
3-1
|
|
F19D3440
|
计算物理基础
|
选修
|
3
|
48
|
48
|
0
|
0
|
3-2
|
|
F19D3740
|
数字信号处理
|
选修
|
3.5
|
66
|
54
|
12
|
0
|
3-2
|
|
F19D3750
|
传感技术与测试系统
|
选修
|
3
|
48
|
42
|
6
|
0
|
3-2
|
|
F19D3710
|
现代光学导论
|
选修
|
3
|
56
|
48
|
8
|
0
|
3-2
|
|
F19C3510
|
原子核物理学
|
选修
|
3.5
|
60
|
60
|
0
|
0
|
3-2
|
|
F19D4480
|
专业英语
|
选修
|
2
|
32
|
32
|
0
|
0
|
4-1
|
|
F19D4490
|
凝聚态物理导论
|
选修
|
3
|
48
|
48
|
0
|
0
|
4-1
|
|
F19D4730
|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
选修
|
3
|
56
|
48
|
8
|
0
|
4-1
|
|
F19D4720
|
光电子学
|
选修
|
3
|
56
|
48
|
8
|
0
|
4-1
|
|
F19D3460
|
材料物理
|
选修
|
3
|
48
|
48
|
0
|
0
|
4-1
|
|
F19D3470
|
固体物理(Ⅱ)
|
选修
|
3
|
48
|
48
|
0
|
0
|
4-1
|
|
实践类课程
|
|
军训
|
必修
|
2
|
120
|
0
|
120
|
0
|
1-3
|
|
认识性社会实践
|
必修
|
1
|
80
|
0
|
80
|
0
|
1-3
|
|
|
工作性社会实践
|
必修
|
1
|
160
|
0
|
160
|
0
|
2-3
|
|
|
生产实习
|
必修
|
3
|
120
|
0
|
120
|
0
|
3-3
|
|
|
毕业设计
|
必修
|
8
|
576
|
0
|
576
|
0
|
4-2
|
第二部分:核物理专业培养计划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坚持“强化基础、突出实践、重在素质、面向创新”的本科人才培养方针,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系统的、较好的物理学、核物理学基础理论知识和熟练的实验技能,受到良好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的基本训练,对核技术的应用有较全面的了解,适应性强,协作精神好,勇于创新的原子核物理学专门人才。毕业后适宜到有关的科研部门、高等学校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适宜到核物理及核技术相关的厂矿、企事业单位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应用研究、科技开发、生产技术管理工作;也可继续攻读原子核物理学、核技术应用或相关学科的研究生。
2.培养要求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具有健全的法治意识、诚信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具有较好的人文、艺术修养和文字、语言表达能力、社交能力。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团队合作精神。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进取精神。具有良好的学术作风和科学精神,勤奋、严谨、求实、创新。
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深入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具有较强的获取知识、更新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进行综合实验和实践。具有通过创造性思维进行创新研究的能力。比较系统掌握一门外语,掌握计算机及信息技术,能够中外文文献检索,了解本专业科研方法和发展趋势,掌握科技写作知识。掌握物理专业的基本科学知识和体系,系统而牢固掌握高等数学、普通物理(力学、光学、电磁学、热学、原子物理学)、理论力学、电动力学、量子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等,了解相关的工程技术知识包括工程制图、机械、电工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掌握核物理专业的基本科学知识和体系,掌握原子核物理学、核电子学、辐射探测方法、辐射防护、核技术应用等专业基础知识,了解本专业方向的理论前沿、研究动态、应用前景以及相关技术、产业的发展状况。
3.学制与学位
本专业基本学制为4年,达到专业培养计划和“学位条例”规定的毕业生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4.专业特色
本专业主要为国家大型研究院所、核工业企事业、高等院校培养人才,因此专业的发展与国家的能源战略、政府决策和国防军备需求有密切关系。随着国内国际形势的变化,核企业、事业单位对核物理人才的大量需求以及高校缺少核物理专业的毕业生,目前高校核物理专业的发展远远不能满足国家核事业、国防建设、经济建设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为“国防”紧缺专业。
核物理属于物理学一级学科下的一个二级学科,它既与大科学工程紧密相关而又显著区别于普通工科,在培养人才方面应该有自己的特色。核物理专业属于基础性学科,对数学、物理学的基础要求高,培养学生主要面向基础研究,因此,要有系统的专业教学体系,整体上具备较强的数理教学基础。专业应用研究对象包括理论核物理、实验核物理等大的研究领域,涉及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方面。专业的方法论主要涉及数学方法、物理学方法和(实践)实验方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核物理属于理科专业,但又与工科紧密相关涉及一级学科主要有数学、物理学、核工程与核技术,相关学科还包括电子科学与技术、仪器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等。因此学校的培养规格应该多规格、多模式、多层次。
5.培养计划总体结构


相关学科基础:数学、物理、电工与电子;
学科专业基础:四大力学、原子核物理、核物理实验方法、核电子学;
工程技术基础:机械制图、微机原理、计算机语言、电子电路、电工基础;
专业实践等:专业实验、毕业论文。
学生毕业要求:修满所有必修课学分,专业选修课15学分以及公共选修课10学分。
6.核心课程和课程体系说明
(1)核心课程体系构成表:
序号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课程类别
|
学分
|
备注
|
1
|
|
大学英语
|
人文社会科学类
|
8.0
|
A
|
2
|
|
大学语文
|
人文社会科学类
|
2.0
|
A
|
3
|
|
工科数学分析
|
自然科学类
|
14.0
|
A
|
4
|
|
高等代数
|
自然科学类
|
6
|
A
|
5
|
|
概率统计A
|
自然科学类
|
4
|
A
|
6
|
|
大学化学
|
自然科学类
|
3
|
A
|
7
|
E19B1110
|
力学
|
学科与专业基础
|
4.0
|
B
|
8
|
E19B1120
|
热学
|
学科与专业基础
|
3.0
|
B
|
9
|
E19B2130
|
电磁学
|
学科与专业基础
|
4.0
|
B
|
10
|
E19B2140
|
光学
|
学科与专业基础
|
3.5
|
B
|
11
|
E19B2150
|
近代物理
|
学科与专业基础
|
3.5
|
B
|
12
|
E19B2210
|
理论力学
|
学科与专业基础
|
3.5
|
B
|
13
|
E19B3230
|
电动力学
|
学科与专业基础
|
4.0
|
B
|
14
|
E19B3240
|
量子力学
|
学科与专业基础
|
4.0
|
B
|
15
|
E19B2220
|
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
|
学科与专业基础
|
3.5
|
B
|
16
|
E19B2310
|
数学物理方法
|
学科与专业基础
|
5.0
|
B
|
17
|
E19B2320
|
物理实验A
|
学科与专业基础
|
6.0
|
B
|
18
|
E19B3340
|
近代物理实验
|
学科与专业基础
|
8.0
|
B
|
19
|
F19C3510
|
原子核物理学
|
专业课程
|
4
|
C
|
20
|
F19C3520
|
核物理实验方法
|
专业课程
|
4
|
C
|
21
|
F19C3530
|
核电子学
|
专业课程
|
4
|
C
|
22
|
F19C4610
|
核电子学实验
|
专业课程
|
2
|
C
|
23
|
F19C4620
|
核物理实验
|
专业课程
|
2.5
|
C
|
总 计
|
105.5
|
|
|||
备注:A、B、C分别代表校级核心课、学科与专业基础核心课、专业方向核心课
|
(2)课程体系说明
本专业的核心课程体系分为:
l校级核心课:大学英语、大学语文、工科数学分析、基础物理实验A;
l学科与专业基础核心课: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近代物理、物理实验A、
数学物理方法、理论力学、电动力学、量子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
l专业方向核心课:原子核物理学、核物理实验方法、核电子学、
核物理实验、核电子学实验。
7.实践能力与素质培养体系说明
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核物理专业必须加强实践性环节的教学,着重培养(1)科学研究能力;(2)实验技能;(3)社会实践能力等。实践教学包括独立设置的实验课程、教学实习、社会实践、生产实习、科技训练、综合论文等。专业实践教学安排一学期的毕业论文实践,利用暑期小学期安排集中时间的专业实践训练、综合技能训练、校内或者校外的生产实习。鼓励学生在3-4年级采用灵活的时间方式参加教师的科研工作,以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实验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科学素养。组织学生利用暑期到国内外核口单位进行实践活动,开拓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对核科学的直观认识,增加学生对核科学的兴趣和事业心。
8.最低毕业学分要求
本专业毕业最低学分要求为_174.5__。
9.指导性教学进程安排
课程类别
|
课程代码
|
课程名称
|
课程 性质
|
学分
|
总学时
|
讲课
|
实验
|
上机
|
开课学期
|
人文社会科学类
|
|
大学英语(1)
|
必修
|
3.5
|
60
|
60
|
0
|
0
|
1-1
|
|
大学英语(2)
|
必修
|
3.5
|
64
|
64
|
0
|
0
|
1-2
|
|
|
大学英语(口语)
|
必修
|
1
|
16
|
16
|
0
|
0
|
1-2
|
|
|
大学语文
|
必修
|
2
|
32
|
32
|
0
|
0
|
1-2
|
|
|
经济管理
|
必修
|
2
|
32
|
32
|
0
|
0
|
4-1
|
|
|
军事理论
|
必修
|
2
|
32
|
32
|
0
|
0
|
1-3
|
|
|
思想政治理论课-概论
|
必修
|
3
|
48
|
48
|
0
|
0
|
2-1
|
|
|
思想政治理论课-纲要
|
必修
|
2
|
32
|
32
|
0
|
0
|
1-2
|
|
|
思想政治理论课-基础
|
必修
|
2
|
32
|
32
|
0
|
0
|
1-1
|
|
|
思想政治理论课-原理
|
必修
|
3
|
48
|
48
|
0
|
0
|
2-2
|
|
|
体育(1)
|
必修
|
0.5
|
15
|
15
|
0
|
0
|
1-1
|
|
|
体育(2)
|
必修
|
0.5
|
15
|
15
|
0
|
0
|
1-2
|
|
|
体育(3)
|
必修
|
0.5
|
15
|
15
|
0
|
0
|
2-1
|
|
|
体育(4)
|
必修
|
0.5
|
15
|
15
|
0
|
0
|
2-2
|
|
|
体育(5)
|
必修
|
0.5
|
15
|
15
|
0
|
0
|
3-1
|
|
|
体育(6)
|
必修
|
0.5
|
15
|
15
|
0
|
0
|
3-2
|
|
|
体育(7)
|
必修
|
1
|
54
|
54
|
0
|
0
|
4-1
|
|
|
形势与政策(1)
|
必修
|
0.2
|
8
|
8
|
0
|
0
|
1-1
|
|
|
形势与政策(2)
|
必修
|
0.3
|
8
|
8
|
0
|
0
|
1-2
|
|
|
形势与政策(3)
|
必修
|
0.2
|
8
|
8
|
0
|
0
|
2-1
|
|
|
形势与政策(4)
|
必修
|
0.3
|
8
|
8
|
0
|
0
|
2-2
|
|
|
形势与政策(5)
|
必修
|
0.2
|
8
|
8
|
0
|
0
|
3-1
|
|
|
形势与政策(6)
|
必修
|
0.3
|
8
|
8
|
0
|
0
|
3-2
|
|
|
形势与政策(7)-知识产权
|
必修
|
0.2
|
8
|
8
|
0
|
0
|
4-1
|
|
|
形势与政策(8)-知识产权
|
必修
|
0.3
|
8
|
8
|
0
|
0
|
4-2
|
|
自然科学类
|
|
工科数学分析(1)
|
必修
|
7
|
96
|
96
|
0
|
0
|
1-1
|
|
工科数学分析(2)
|
必修
|
7
|
96
|
96
|
0
|
0
|
1-2
|
|
|
线性代数
|
必修
|
3
|
48
|
48
|
0
|
0
|
1-2
|
|
|
概率统计A
|
必修
|
4
|
64
|
64
|
0
|
0
|
2-2
|
|
|
大学化学A
|
必修
|
3
|
60
|
48
|
12
|
0
|
1-1
|
|
工程技术类
|
C19D1010
|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
|
选修
|
4
|
68
|
50
|
0
|
18
|
1-1
|
|
大学计算机基础
|
必修
|
2
|
44
|
26
|
0
|
18
|
1-1
|
|
学科与专业基础
|
E19B1110
|
力学
|
必修
|
4
|
64
|
64
|
0
|
0
|
1-1
|
E19B1120
|
热学
|
必修
|
3
|
48
|
48
|
0
|
0
|
1-2
|
|
E19B2130
|
电磁学
|
必修
|
4
|
64
|
64
|
0
|
0
|
2-1
|
|
E19B2140
|
光学
|
必修
|
3
|
60
|
60
|
0
|
0
|
2-1
|
|
|
模拟电路B
|
必修
|
2
|
32
|
32
|
0
|
0
|
2-2
|
|
E19B2220
|
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
|
必修
|
3.5
|
60
|
60
|
0
|
0
|
2-2
|
|
E19B2210
|
理论力学
|
必修
|
3.5
|
60
|
60
|
0
|
0
|
2-2
|
|
E19B2150
|
近代物理
|
必修
|
3
|
56
|
56
|
0
|
0
|
2-2
|
|
E19B3240
|
量子力学
|
必修
|
4
|
64
|
64
|
0
|
0
|
3-1
|
|
E19D3410
|
近代物理实验(I)
|
必修
|
4
|
64
|
0
|
64
|
0
|
3-1
|
|
E19D3410
|
近代物理实验(II)
|
必修
|
4
|
64
|
0
|
64
|
0
|
3-2
|
|
E19B3230
|
电动力学
|
必修
|
4
|
64
|
64
|
0
|
0
|
3-1
|
|
E19B2310
|
必修
|
5
|
85
|
85
|
0
|
0
|
2-1
|
||
|
数字电路B
|
必修
|
2
|
32
|
32
|
0
|
0
|
2-2
|
|
|
机械设计基础B(I)
|
选修
|
3
|
58
|
48
|
0
|
10
|
1-2
|
|
E19B2320
|
必修
|
3
|
48
|
0
|
48
|
0
|
2-1
|
||
E19B2320
|
必修
|
3
|
48
|
0
|
48
|
0
|
2-2
|
||
|
电气技术实践(1)
|
选修
|
2
|
32
|
0
|
32
|
0
|
2-2
|
|
|
电气技术实践(2)
|
选修
|
2
|
32
|
0
|
32
|
0
|
3-1
|
|
|
电路分析
|
必修
|
3.0
|
48
|
48
|
0
|
0
|
2-1
|
|
专业课程
|
F19C3510
|
原子核物理学
|
必修
|
4
|
64
|
64
|
0
|
0
|
3-2
|
F19C3520
|
核物理实验方法
|
必修
|
4
|
64
|
64
|
0
|
0
|
3-2
|
|
F19C3530
|
核电子学
|
必修
|
4
|
64
|
64
|
0
|
0
|
3-1
|
|
F19D3540
|
核科学概论
|
选修
|
2
|
32
|
32
|
0
|
0
|
3-1
|
|
F19C4610
|
核电子学实验
|
必修
|
2
|
32
|
8
|
24
|
0
|
3-1
|
|
F19C4620
|
核物理实验
|
必修
|
2.5
|
40
|
0
|
40
|
0
|
4-1
|
|
F19D4550
|
辐射剂量与防护
|
选修
|
2
|
32
|
32
|
0
|
0
|
4-1
|
|
F19D4560
|
核反应堆基础与原理
|
选修
|
2
|
32
|
32
|
0
|
0
|
4-1
|
|
F19D4570
|
核技术基础
|
选修
|
2
|
32
|
32
|
0
|
0
|
4-1
|
|
F19D4580
|
核科学前沿导论
|
选修
|
2
|
32
|
32
|
0
|
0
|
4-1
|
|
F19D4590
|
原子核理论
|
选修
|
2
|
32
|
32
|
0
|
0
|
3-2
|
|
E19B3330
|
固体物理
|
选修
|
4
|
64
|
64
|
0
|
0
|
3-2
|
|
实践类课程
|
|
军训
|
必修
|
2
|
120
|
0
|
120
|
0
|
1-3
|
|
认识性社会实践
|
必修
|
1
|
80
|
0
|
80
|
0
|
1-3
|
|
|
工作性社会实践
|
必修
|
1
|
160
|
0
|
160
|
0
|
2-3
|
|
|
生产实习
|
必修
|
3
|
120
|
0
|
160
|
0
|
3-3
|
|
|
毕业设计
|
必修
|
8
|
576
|
0
|
576
|
0
|
4-2
|